Call me : 4000-736-637
前言:为了使得拉克的形成过程更加安全、公正、简洁,世橄协2020年3月公布了Breakdown新规则引导。超级橄榄球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赛区使用了新的规则引导。本文将说明新规则迄今为止带来了哪些改变。
编者注:Breakdown:没有对应中文,指的是Tackle形成后,到Ruck形成之前的短暂状态,这段时间内,双方可自由争抢球权。我倾向于将它翻译为“点”。
这一规则引导由英式橄榄球界的运动员、教练员以及裁判员等一众大佬制定,它并非新的规则,而是对现有规则适用方面的强调,旨在促进比赛进程。说白了就是让英橄向着节奏更快,更流畅,更吸引人的目标迈进。
小编非权威的简单归纳了主要强调和变化
1、强调扑搂人要无条件的立即离开点。
2、持球人被扑搂倒地后,只能立即出球,或者做一次主动发力的动作(禁止过去那种在地上连滚带爬前行的两次甚至多次动作)。不能向前翻滚或肘部爬行。
3、双方接触后,2名及以上防守人将持球人托起,使其不能倒地,将会形成冒尔maul
以下是中华台北橄协做出的指引
WR 3月發表了一個針對breakdown的管理準則(breakdown相關造成的選手受傷佔了整體的9%);規則並沒有變更,只是再次強調選手與裁判要注意的地方。
1. Tackler(擒抱者,擒抱對方且倒地者)
這個地方應是含有行tackle的站立者,因為影片中好幾個範例都不是tackler
A. 行tackle後必須先放開持球員
B. Tackle發生後,行tackle的球員必須先放開球與持球員,保持站立並從己方達陣線的方向進入tackle區域去爭搶球
C. Tackler在tackle發生後必須立刻離開tackle發生處
2. 持球員
A. Tackle發生後,持球員必須立刻把球放置出來或傳出來(這裡原文寫放置或操弄球,但應該就只有放置(含放置後站立再拿球)、傳球、或伸手達陣了);不允許有第二動作如翻滾、爬行、或彈跳等。
B. 當持球員有單膝著地,此時tackle已發生,防守者必須放開持球員(當然持球員也要放球);範例影片還不錯可以看看
3. 第一個抵達tackle區域的人
A. Jackler指的是在ruck形成前,去爭得球的人(通常指的是防守方在tackle發生後ruck形成前,在正確方向與位置的站立者,立馬下去搶球的那一個)
B. 這邊強調jackler要有爭球的動作,並不是只想著我不要被對方清走的觀念(因為有這個想法很容易發生演變沒站立或受傷)
C. Jackler必須保持站立且不依靠地上球員來撐著身體(簡單來說就是身體重量趴在地上的人啦);另外一點很重要,不可以把手直接趴過去地上,然後再想辦法從新站立。
4. 其他抵達tackle處的球員
A. 再次強調ruck發生前要從gate進入tackle發生處去爭搶球或形成ruck
B. 鼓勵球員去推越或夾紮對方球員,而不是用飛撲或tackle的方式去加入ruck
新规则引导在新西兰实行以后,球员和观众表示都很享受更快的比赛进程。数据表明,比赛中拉克的形成更加快速了,而且这也意味着运动员在这一过程中更少受伤了;另一方面,罚踢和自由踢的判罚也大幅减少了,在两个赛区都是如此,这证明橄榄球队伍和裁判对新的规则引导有很好的理解和适应。
此外,新的规则引导还使攻防双方在拉克的对抗中处于更加对等的地位。在澳大利亚赛区,活球时间明显增加了。前六轮数据显示,每场比赛平均增加了3分42秒的活球时间,而且这促进了40次传球,减少了4次罚踢的吹罚。